|
圖0619
臺南縣新市鄉新市橋(中華路,177號縣道上)西南方河床(潭頂溪)上之地裂(1946/12/26攝,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0
臺南縣新化鎮大目降橋(大目橋,中正路,177號縣道上)之破壞,北端橋體向東移位46公分(1946/12/27攝,根據張麗旭等(1947),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1
大目降橋(大目橋,中正路,177號縣道上)之南端橋身向西錯移26.5公分(1946/12/27攝,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2
大目降橋南端另一側(東面)之情形(1946/12/27攝,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3
臺南縣新化鎮思橋(改建後更名為深坑橋,中山路上,臺20號公路)北端橋拱中央斷裂,斷裂處之北側橋體上升(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4
臺南縣永康火車站北鐵路破壞處,雖已修復,但仍可見北落南升,路基撓曲之殘跡(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5
思橋(深坑橋)北側公路東面之新化地震斷層露頭,圖左符號"X"之二點表示地震前為同一點,斷層走向N80°E,斷面幾近垂直,斷面上有明顯的斷層摩擦痕,均向西28-30°傾斜,斷層水平變位達2公尺,垂直變位76公分,為此斷層之最大變位處(1946/12/27攝,根據張麗旭等,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6
新化地震斷層露頭─思橋(深坑橋)北側公路(中山路,臺20號公路)西面,斷層走向N80°E(1946/12/27攝,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7
臺南縣新化鎮新化種馬牧場(臺灣省畜產試驗所)辦公室前的新化地震斷層露頭,走向N70°E,斷層南側地塊向西移動182公分,並下陷67公分,裂口處最寬達140公分(1946/12/27攝,根據張麗旭等,1947)。
|
|
圖0628
新化地震斷層露頭─新化種馬牧場附近,推測是向北攝(1946/12/27攝,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29
新化種馬牧場內的噴砂(1946/12/27攝,根據張麗旭等(1947),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30
串列成行之噴砂口(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31
沿新化斷層地裂帶及鹽水溪沖積地之軟弱處,均有噴砂現象發生,噴砂孔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5公分,大部分呈現由數個錐體串聯成列(1946/12/27攝,根據張麗旭等(1947),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32
噴砂口與噴出的砂,噴出的砂有二種,一為青灰色,另一為黃灰色,均為帶泥質之細砂,色質正與附近溪岸剖面處所見者一致,可知其來源不深(陳培源教授提供)。
|
|
圖0633
永康火車站月臺內鐵軌彎曲拱起1公尺高(根據中華日報)。
|
|
圖0634
臺南縣永康鄉車行村(永康市王行里)之自來水管總管線橋樑下墜,計毀總水管橋2座,全長約1500公尺,大部份橋基陷落,直徑12至20寸之水管亦遭震斷。水管橋之南長約1英里之地下水管要道,發現水管斷折達6處之多,造成臺南市區一個多月的缺水(根據中華日報)。
|
|
圖0635
自來水公司緊急搶修受震壞之自來水總給水管(與圖0634同一位置),該處田野有長20餘尺寬10英寸之地裂,沿著斷裂線間隔約3-5丈即有灰色泥漿的噴出(根據中華日報)。
|
|
圖0636
鐵軌受震彎曲情形(根據中華日報)。
|
|
圖0637
鐵軌受震彎曲,工作人員緊急搶修情形(根據中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