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 現象 | 詳情 |
---|---|---|
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 | 噴砂 | 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華西路西側崖腳下發生噴砂群,噴砂約範圍75公尺乘45公尺(舊七星潭池沼地),震源距16.2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有照片fig3301)(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民心里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民心里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體育館東南方停車場地裂、噴砂,震源距17.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有照片fig330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地裂、地陷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國盛八街道路龜裂,民房沉陷。震源距18.4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美崙溪河床兩岸噴白沙,河岸沉積物側潰。震源距18.5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0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國盛七街美崙溪堤旁水溝發生小規模噴砂現象。震源距18.4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地陷、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國民八街房屋周邊沉陷,道路水溝旁小規模噴砂。震源距18.4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美崙溪東側河堤下農田與擋土牆間隙擠出小規模噴砂現象。震源距18.4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07)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噴砂、地陷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國盛二街旁噴沙,國盛二街63號建物地基下陷大樓傾斜1-2度(紅單)。震源距19.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 | 地陷、地隆、滲砂、屋損 | 花蓮縣花蓮市國盛里國盛五街66號富臨門大樓(7層)大樓左右圍牆旁地坪分別下陷10公分及6公分,停車場地坪有拱升抬起、滲砂情形,1樓多根柱子及牆壁有剪力破壞現象。震源距19.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防里 | 地陷、地裂、屋損 | 花蓮縣花蓮市國防里國軍花蓮總醫院前道路至水門之間,周邊道路局部沉陷、開裂、建築物受損,據地方耆老表示1951縱谷地震發生時,附近也曾發生沉陷現象。震源距19.2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防里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防里水門附近美崙溪河岸噴沙。震源距18.9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水門至尚志橋之間美崙溪兩岸河床草地大範圍噴白色砂。震源距19.1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 | 潰堤、地陷 | 花蓮縣花蓮市美崙溪兩側河堤發生側潰現象,河岸沉積物塌陷、下滑,甚至流向河道,堤防與水門出現開裂破損情形。震源距19.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13)(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 | 地陷 | 花蓮縣花蓮市林森路尚志橋下水泥地面下沉約5公分。震源距19.2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縱谷平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光里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光里美崙溪河濱公園噴砂。震源距19.4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國光里 | 噴砂 | 花蓮縣花蓮市國光里明禮國小右側美崙溪河床噴砂。震源距19.3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 | 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嶺頂沙丘發生地裂噴砂。震源距23.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吉安鄉光華村 | 地陷、地裂、噴砂 | 花蓮縣吉安鄉光華村花蓮大橋西側橋頭產生寬約3公尺,深約20公分的下陷,河床地裂、噴砂。震源距24.7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吉安鄉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吉安鄉花蓮大橋花蓮溪河床呈南北向分布的地裂噴砂。震源距24.7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吉安鄉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吉安鄉花蓮大橋北側花蓮溪河床地裂噴砂,呈南北向走向分布。震源距24.6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吉安鄉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花蓮大橋南側花蓮溪河床地裂噴砂,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震源距25.0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木瓜溪匯入花蓮溪沖積扇發生地裂噴砂。震源距26.7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木瓜溪南岸沙洲發生地裂跡與噴砂。震源距26.8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2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和平村崩坎北側花蓮溪沙洲發生地裂、噴砂。震源距27.8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月眉村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月眉村崩坎西南方花蓮溪沙地河床發生連續400公尺地裂噴砂現象,堤防結構破壞發生裂隙。震源距29.5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27)(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月眉村 | 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月眉村崩坎西南方193縣道30K,堤防旁花蓮溪沙洲河床發生噴砂現象,延伸方向N50E,噴砂孔形成噴砂盾。震源距29.6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有照片fig3328)(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壽豐鄉和平村 | 地裂、噴砂 | 花蓮縣壽豐鄉和平村花蓮溪河床沙丘地裂噴砂。震源距29.7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河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民立里 | 地陷 | 花蓮縣花蓮市民立里花蓮港19號碼頭後線地層下陷,與沉箱結構高差8-13公分。震源距17.7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回填地。(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 | 地陷、地裂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花蓮港23-24號碼頭後線背填區沉陷,沉箱與後線背填接合處明顯龜裂,後線地表與碼頭沉箱高低差20-50公分,裂隙處有噴水、噴砂情形,噴出物不止細粒料土壤,亦見顆粒較大之砂礫。震源距18.5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回填地。(有照片fig3331)(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 | 地陷、地裂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花蓮港25號碼頭與後線接合處發生嚴重龜裂,後線地表沉陷20-50公分,碼頭面有局部裂隙與坑洞,24號碼頭至25號碼頭間過度段有明顯水平側移,間隙達8-13公分。震源距18.6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回填地。(有照片fig3332)(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 | 地陷、地隆、地裂 | 花蓮縣花蓮市民德里花蓮港外港區西防波堤堤體與背填接界處有些微高低差,堤內港區道路發生破壞,部分隆起與裂損,路側與排水道交接處及路面裂隙發現大量噴砂,噴出物除細粒料砂土外,可見粒徑0.5mm-2cm砂礫。震源距18.8公里,震度Ⅶ級,沖積層6020,回填地。(有照片fig3333)(王仁佐等, 2018;許尚逸等, 2018;黃富國和王淑娟, 2018;鄭世楠和王子賓,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