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親愛的使用者您好:
因應中央氣象局改制為中央氣象署,本網站網址自112年9月15日起調整為
https://scweb.cwa.gov.tw/
,舊網域 https://scweb.cwb.gov.tw/ 後續將停止使用;敬請替換為新網址使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will close in
15
seconds.
:::
網站導覽
English
Facebook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English
請輸入關鍵字
地震資訊
地震活動彙整
災害地震
全球地震
歷史地震查詢
地震潛勢圖
鄉鎮震度
海嘯資訊
最新海嘯資訊
海嘯資訊彙整
歷史災害海嘯
太平洋海嘯資訊
中心簡介
業務職掌
歷史沿革
中心專刊
教育宣導
地震百問
地震防護
海嘯防護
地震速報
觀測網介紹
各種觀測網介紹
測站查詢
技術報告
地震話題
告警資訊
地震百問
:::
一、地球概論
二、地震
三、地震災害與測報
四、地震災害預防
五、地震資料服務
:::
首頁
/
教育宣導
/
地震百問
/
二、地震
/
59. 臺灣大地震發生之地殼變動如何?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
59. 臺灣大地震發生之地殼變動如何?
臺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常有地裂、山崩、斷層等地殼變動之狀況,以下為地殼形變較為顯著者:
1906(民前6,明治39)年3月17日嘉義梅山地震,產生梅仔坑斷層,長13公里,水平位移最大為2.4公尺,垂直位移最大為1.8公尺,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35(民國24,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地震,發生屯子腳及獅潭斷層,前者長10餘公里,後者20餘公里,水平最大位移1.5公尺,垂直最大位移達3公尺,是以陷沒、山崩地裂、噴泥等現象均甚顯著。
1941(民國30,昭和16)年12月17日嘉義中埔地震,雖未產生地震斷層,但有很多大型山崩,草嶺有山體移動達2,500公尺,落土堆積河谷,造成清水潭震生湖,世所罕見。
1946(民國35,昭和21)年12月5日臺南地震,產生新化斷層,長12公里,水平最大位移2.2公尺,垂直為2公尺,多處有噴泥及地裂現象。
1999(民國88)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由車籠埔斷層造成約100公里長之地表破裂,水平最大位移7公尺,垂直最大位移達4公尺,多處有噴沙及噴泥現象。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
地震活動
全球地震
海嘯資訊
地震防護
地震話題
告警資訊
地震資訊
地震活動彙整
災害地震
全球地震
歷史地震查詢
地震潛勢圖
鄉鎮震度
海嘯資訊
最新海嘯資訊
海嘯資訊彙整
歷史災害海嘯
太平洋海嘯資訊
中心簡介
業務職掌
歷史沿革
中心專刊
教育宣導
地震百問
地震防護
海嘯防護
地震速報
觀測網介紹
各種觀測網介紹
測站查詢
技術報告
地震話題
告警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