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導覽

地震百問


2. 地球的內部構造為何?

地球的內部構造,主要可分為地殼、地函及地核:

       地殼(crust)的深度介於5公里至70公里之間,平均厚度約17公里,是地球構造的最外層,其大部分由堅硬的結晶岩塊組成,另再被岩石水域所覆蓋。海盆下,較薄的海洋地殼由鐵鎂矽酸鹽岩石組成的;較厚的大陸地殼則由鈉鉀鋁矽酸鹽岩石構成。

       地函(mantle),深度從35公里開始至2900公里,占地球總體積的83%,是地球最厚的一層固體材料,由富含鐵鎂的矽酸鹽岩石所組成。雖然地函是固體,但高溫高壓環境下的矽酸鹽仍具有延展性,能在長時間內緩慢流動,其產生的對流現象為板塊運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核(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深度由2900公里至6371公里的地心,半徑約3471公里,依材料狀態它可再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外地核厚約2220公里,為液態的鐵與鎳;而內地核,則是半徑1251公里的固態大鐵球。

 

地球內部概貌

  

相關連結